多個使用漢字的地區,皆有其敎育字形指引,但都各自有其相異處,都在字源字理和美觀設計上引起過爭議。大家是否還記得,在不久前,還沒有這類爭議的時候,大家平日看書本、報刊,還是在作業系統上,本來都不覺得字體的形狀有問題的?那時四周仍使用「傳承字形」的時代。
「傳承字形」俗稱「舊字形」,有些人也會叫「康熙字典體」,指的並不是某款造工質素不佳並且被濫用的字型,而是指按《說文解字》、《康熙字典》、《大漢和字典》等傳統字書的寫法,來訂定的「字樣」。這些字樣,既尊重文字學界的公認成果,滿足字源、字理的問題,亦尊重來自傳統優美彫版印刷的印版字體造形,在美學上功駕紮實穩妥。
換言之,這些「字樣」的寫法,最能保留漢字字理,亦符合正體地區人士多年的閱讀習慣,更能使字元設計得較美觀。依從這些字樣來製作電腦字型,本來能滿足不同用家的需求,皆大歡喜的。
香港人傳承字形並不陌生。大家經常看到的「地鐵宋」,即地鐵站內使用的宋體字,尤其是以往製成金屬字鑲在牆身的站名,就採用傳承字形。平日許多報章、雜誌的印刷,電視畫面裏看到的字幕,還有過往普及的Windows 95、98、XP系統等,都採用大致符合傳承字形的字體。
可惜的是,後來各種操作平台都把系統字形改成台灣敎育標準,使香港人不習慣,失卻字理和美感。即使其他地方,皆有使用者批評系統字形變醜了。而香港的敎育參考字形,只限於手寫楷書,並不是作印刷字體的標準,盲目移植也會使造形彆扭,以及引起一些字源字理的爭議。香港人漸漸失去使用傳承字形的公平機會。
我們並不反對有人喜歡不同地域的敎育參考字形,可以自由選用。但不應該因此失去選擇傳承字形的權利。傳承字形符合大家長久的閱讀習慣,符合傳統的造形,以及字源字理,一直深受不少人喜愛。而且它不受時間地域之限,沒有遭一時一地的當權部門改造過,是今天印刷漢字的共同根基和最大公因數,不同地區裏都能看到傳承字形的出版物,不同地區的人都很容易習慣傳承字形。
爲此,我們以日本「獨立行政法人情報処理推進機構」的開源字型「IPA字型」爲基礎,製作成「I.明體」和「I.明體異體」。我們補完了Big5常用字(5401字)、《常用香港外字表》中所有字元,以及Unicode的漢字一般區域、延伸區域中的許多漢字,滿足香港和台灣使用者的一般需求。我們亦進一步修改漢字寫法,以傳承字形爲依歸。一些在傳統上已習見的異體,也一併收錄,務求尊重使用者的選擇。
歡迎使用傳承字形「I.明體」,還漢字本來的色彩。